※ 引述《dannydu06 (丹尼)》之銘言: : 文中提到球員薪資,我個人是一直覺得本土球員要有獎懲或是像大聯盟或NBA那種打不好 : 會被下放,然後薪資差很多的制度 : 洋將打不好隨時被3Q,但本土廢成那樣還是一樣在那邊領一樣的錢,頂多就是上不了場, : 套句俊男的話,業配一樣照接啊 : 現在很多本土二三線給人感覺都是直接躺平,練習有到有練就好,根本沒有給人職業球員 : 的感覺,本身也沒有身為職業球員的自覺 : 之前看艾夫伯的訪談就有提到,他以為那些平常沒什麼上場的球員會在休假日自己來練球 : 的,結果一個都沒來,他說要是他年輕時有這個環境,他肯定是整天都待在球場訓練 : 我覺得真的要想個制度讓本土有競爭的意識,而不是讓他們覺得這樣就好 先前就懷疑過為甚麼那麼多企業堅持要玩下去 畢竟職業運動那麼燒錢,後來有人說籃球對大企業來說只是零頭 而且又能節稅+宣傳,CP值超高 但球隊太多的結果,就是球隊養一堆實力與薪資不符的台籃八旗 這可能目前就真的無解了,職籃大泡沫時代就是這樣 躺平也有錢拿,幹麻那麼努力 但這幾年賽場上一堆低級失誤,就算沒有加班練球 也真讓人懷疑他們日常的訓練,到底是在訓練甚麼 甚至到了叫人懷疑,他們這幾十年來的運動員生涯,到底在衝三小 這或許跟科班體系的文化和訓練模式有很大的關係吧 科班體系的文化大家都罵過了,就不多說了 訓練模式的話,就想到台灣足球 就有外國的教練評論台灣科班體系的訓練模式 都習慣長時間、低強度的訓練方式 這樣的訓練方式,可以讓培養出球員連續比好幾天比賽的耐受力 卻沒辦法全神灌注在一場比賽上,難以適應短時間高強度的比賽 在賽事後半體力下滑也是見怪不怪的事 這論點是否能套用在籃球上,就不大清楚了 -- 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web-ptt.tw), 來自: 114.45.6.22 (臺灣) 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eb-ptt.tw/basketballTW/M.1719501771.A.81E